|
傳承文化遺產 守住傳統技藝 臺商區開展第三批區級非遺項目申報工作 張坂木雕 (朱麗瓊 攝) 泉州南音 (楊曉陽 攝)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朱麗瓊)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建設和傳承人隊伍建設,有效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增加文化軟實力,即日起,泉州臺商投資區開展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簡稱區級非遺項目)和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簡稱區級非遺傳承人)申報工作,第三批首次增加了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的申報工作。 2018年,臺商區開展第一批區級非遺項目和區級非遺傳承人的申報工作,經過各地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最終確定17人入選,同時將42名市級以上非遺項目及非遺傳承人補充確認為區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2020年,臺商區開展第二批區級非遺項目和區級非遺傳承人的申報工作,23人成功入選。截至目前,共有82人獲得區級非遺項目和區級非遺傳承人稱號,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體育、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音樂、民俗等六大類,包括泉州歌訣、泉州少林地術拳、惠安石雕、泉州張坂木雕、泉州漆線雕、泉州南音、泉州糊紙、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洛陽橋傳說等。 記者從區教育文體旅游局了解到,根據有關規定,推薦申報項目應符合以下標準:具有一定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具有在一定群體中或地域范圍內世代傳承、活態存在的特點;具有鮮明特色,在當地有重大影響。例如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民間文學、民間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雜技、民間手工技藝、生產商貿習俗、消費習俗、人生禮俗、歲時節令、民間傳統知識、傳統體育競技等。 據悉,區級非遺傳習所申報需滿足5個條件:傳承的項目是區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區級及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有專職或兼職管理人員;有相對固定的教學、排練、制作或展示的場所;經常性開展傳習授徒活動,確實起到培養后繼人才的作用,傳承工作具有示范意義;有必要的經費保障。申報截止日期為5月31日。 申報區級非遺項目和區級非遺傳承人有3個步驟:公民、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等向所屬鄉鎮文化站提出申報申請,各鄉鎮初審后向區教育文體旅游局提出申報第三批區級非遺項目;區教育文體旅游局將對全區范圍內的所有申報項目進行集中審核、篩選、評估、論證;對傳承于區內不同地區的同類項目,將進行綜合、歸納;區教育文體旅游局組織專家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公示無異議后,報請區管委會審核后公布。申報截止日期為9月10日。 |